摘要:5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报告》指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同比增长5.5%;软件业务收入达1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5%。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加快向全产业链延伸,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过25%。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增长至58.6%和77.0%。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79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7.2%,创历史新高。数字企业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市值排名前100的互联网企业总研发投入达3384亿元,同比增长9.1%。科创板、创业板已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数字领域相关企业占比分别接近40%和35%。
(来源:中国网信网)
苏州发布《政务服务帮办代办服务规范》摘要:5月12日,由苏州市行政审批局提出、苏州高新区行政审批局牵头起草的《政务服务帮办代办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填补了江苏省政务服务帮办代办领域标准空缺,为规范帮办代办服务、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样本。一是明确帮办代办三项原则,在服务对象自愿基础上,提供无偿帮办代办服务,有效整合政务服务资源,精简帮办代办工作流程,全程协调、全程跟踪、全程无偿服务,并依托政务服务网,打造“横到边、纵到底”的三级帮办代办服务网络,整个环节贯彻“便捷高效、全程服务、上下联动”基本原则。二是规范帮办代办服务质量,帮办代办服务事项按时办结率达到100%,服务事项信息公开透明度达到100%,咨询投诉及时处理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5%以上,帮办代办日志、信息公开、咨询、投诉、满意度评价等记录完整、齐全、规范。三是明确帮办代办服务重点领域,明确投资建设、开办企业等领域为“为企帮办”代办服务重点领域,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对象为“为民帮办”代办服务重点领域,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广“上门办、网上办、就近办”等服务模式。
(来源:苏州政务服务)
河南省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可办”工作方案摘要:河南省数字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印发《河南省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可办”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到2023年年底前,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书等50项电子证照将在第一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共285项)中得到普及应用。《工作方案》包括公布了河南省第一批可用电子证照清单和第一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以政务服务环境优化引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通过强化数据赋能,采用数据共享、在线核验等方式,支持企业和群众办事所需信息‘自动填’、所需证照材料‘免提交’,最大限度利企便民等内容。到2023年年底前,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书、残疾人证等50项电子证照在第一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共285项)中得到普及应用。到2025年年底前,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免证可办”,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或部分国家部委垂直管理的业务办理系统制发的证照外,基本实现电子证照无感调用核验。
(来源: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江门市系统推进流程再造打造湾区服务高地第三批工作任务方案》摘要:根据《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门市系统推进流程再造打造湾区服务高地工作方案〉的通知》(江府办函〔2021〕98号)工作要求,江门市前两批政府侧流程再造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为深入推进流程再造工作,全面优化提升我市营商环境,结合江门市实际,借鉴学习先进地区改革创新经验做法,现提出三批政府侧流程再造工作任务。包括优化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深化“一证即办”公证服务,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客货运输驾驶员换证改革,拓展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应用范围,推行新设市场主体“线上全程网办+线下全城通办”工作模式,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优化市场主体登记,建立基于办事场景的政务服务导办,加强数字空间应用,提升机关事业单位电子印章规范管理水平,大力推广“视频办”服务模式,推行税务基础管理事项前移审批,再造税费咨询辅导流程,建立破产企业涉税问题司法协作机制,应用数字化电子发票,推行公安服务“一窗通办”,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管服务,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镇村通”服务,打造高质量“智慧工会”服务体系,创新推行“永电租赁”等内容。
(来源:江门市人民政府)
解志勇:数字法治政府构建的四个面向及其实现摘要:数字法治政府作为数字技术与政府管理和行政法治相融合的产物,在推动政府职能变革、提升政府治理质效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价值和治理难题。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为保持法治政府内核不变,应该在贯彻传承性、法治性、数字性和未来性四个面向的基础上,坚持内涵式发展,并将这些重要理念融入行政法典。同时,对于法治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带来的理念动摇、组织矛盾、程序风险和技术障碍等方面的挑战,可以在政府治理与社会参与协调、政府内外动力共同驱动、数字技术支撑,以及道德、伦理和法律共同掌控的前提下,着重完成筑牢技术基础、更新行为方式、再造行政程序以及安全风险规制等方面任务,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来源:《比较法研究》2023年第1期)
(广东数字政府研究院整理)
↓↓↓↓↓关注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数字政府信息
广东数字政府研究院
广东数字政府研究院(以下称“研究院”)于2018年6月30日成立,是国内首家以推动中国特色数字政府改革发展为己任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驱动力,以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建设国内一流、具有国际水平的数字政府新型智库为目标,应数字中国建设的时代大潮,面向全国、面向未来,立足国内首个“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实践,汇聚国内外政府部门、产业部门、学术研究、政务应用各方优势资源,持续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精准的行动方案,为我国数字政府和数字化发展基础理论体系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贡献智库力量。
研究院的成立,是学界投身数字政府改革的积极探索,也是广东省政府实施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战略延伸和深化。研究院围绕全面数字化发展中的焦点、重点、难点问题,为各级政府数字政府改革提供规划设计、政策研究、评估检测、培训研讨等咨询服务,并通过举办高层次行业活动、发布高水平研究成果、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会同政、产、学、研各界,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优路径,共同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